楊天真在一檔綜藝節目里表達過一個觀點:“每個面試的最后我都要問一句‘你有什么想問我的嗎?’,如果這個人回答‘沒有’,我基本上就不會用他?!?/span>“你有什么想問我的”基本上算是面試中的壓軸問題,釋放了一個信號:面試接近結束。
這一問題的回答直接關系到能否將“煮熟的鴨子”吃到嘴里。直接回答“沒有”,相當于放棄了解新公司的機會,給面試官留下準備補充或態度消極對應聘職位不感興趣,或者思維僵化應變能力不足的印象。
所以,應對這一問題最好反客為主,進行有效發問,在了解到充分信息后,再決定是否要跟新公司雙向奔赴。
01#判斷談話時機,巧用人和
在很多面試技巧里都會提到“你有什么想問我的嗎”這一問題的提問禁區:功利性問題。所謂功利性問題是指跟薪資、加班調休、公司福利相關的問題,被很多人定義為面試中的Low問題。黃宇作為剛畢業的應屆生看到這一建議百思不得其解:“本來工作就是為了賺錢,有些面試官不問根本不說薪資,而且還要設計薪資bug有意坑人。為什么不可以問?”
如果將普通建議奉為圭臬,生搬硬套反而會吃“悶虧”,但沉不住氣直接問“敏感”問題又容易顯得急功近利,讓面試官對你的“底牌”一覽無余。
1、判斷該問題是否是最后一問
若該問題是最后一問,通常在此之前面試官已經了解到了你的基礎信息,特別是詢問了你的工作狀態、最快入職時間等信息。如果HR在言談間已經透露出發offer的意愿,這個時候你不妨等一等,先問宏觀性問題,等HR主動跟你談你最在意的薪資性問題。比如,你可以先問“您可以給我簡單介紹下公司架構嗎?”“您可以分享下您關于公司工作氛圍的感受嗎?”。
2、判斷面試官對你的表現是否滿意
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定律也存在于面試場景中——“你不喜歡的人其實也不喜歡你?!?/span>這個時候要相信直覺。如果面試官表現出對你個人的濃厚興趣和認可,你完全可以提問一些跟個人利益緊密相關的問題,去探HR的“口風”。但要注意幾個細節:1.只提問,不評價;2.掌握提問技巧,不硬問。比如,“跟我相同崗位的人,一周可以休息幾天?”“您最滿意該公司的哪些方面?”。
02#分辨面試官身份,針對性提問
不同公司的面試官組成不徑相同。一般情況下,面試官構成分為四類情況:一是公司HR,二是部門負責人(中層管理人員),三是公司老板(高層人員),四是混合構成。不論面試官何種身份,總的提問原則只有一個:把合適的問題給到合適的人,不給對方制造麻煩。何為給對方制造麻煩?比如,你問HR你所應聘部門的任務分工,工作量等。HR工作不涉及部門內部的具體安排,你向他發出此問只能暴露自己的不專業。人力關系向問題涉及到公司架構、發展空間、工作環境方面的問題,這一類問題的提問關鍵是體現主動性和穩定性。比如:“貴公司會向入職員工提供哪些培訓學習的機會?”“崗位所在部門的人員設置是什么樣的?”“貴公司試用期有多久,轉正標準是什么?”務實向的問題是跟崗位內容相關的具體問題,通常涉及:崗位匹配能力、團隊分工、工作內容等,重點在于體現專業性和利他性。比如:“您認為我目前的能力跟應聘崗位之間的匹配度如何?”“這個崗位的績效考核標準涵蓋哪些方面?”“如果我能有幸加入您負責的部門,您期望我能給團隊帶來哪些價值?”
3、面試官為公司高層時提問規劃向問題
規劃向問題的提問核心就是把格局打開,但同時又忌諱忘記自己的身份,只提問公司戰略卻跟個人發展無關的問題。簡而言之,就是體現宏觀思維,但又關聯個人發展。提問重點在于體現獨立性又體現穩定性。比如:“如果我想在貴公司長期發展,我的職業規劃該如何做更能契合公司的發展節奏?”“貴公司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,我供職的部門在應對挑戰方面可以起到哪些作用?”“您最看重員工身上的哪些特質?”
4、面試官為混合構成時按照優先級提問
當面試時出現多對一的情況,要優先識別面試官的身份,按照公司高層——部門負責人——HR的順序進行發問。做有層次性的提問,同時要注意一次一問,不要一次提多個問題,盡量避免問一些“小家子氣”的問題。比如:“貴公司的加班費如何算?”“年終獎有多少?”“調休如何折算?”等問題可以私下問HR。注意千萬不要問“您覺得我這次面試表現如何”,“我可以被錄用嗎?”。這些問題在多對一的場合提出,只會拉低面試的整體印象,成為減分項。“你有什么要問的我的嗎?”屬于面試題目中的經典試題,不管面試官提出這個問題是禮貌發問還是誠心一問,你都要用心一問。
雖然文中給大家提供了提問思路,但仍需要各位融會貫通,提前做好面試公司、面試崗位的功課。
最后祝愿大家,在被問到這一問題時,心中大喜“這題我會啊?!眴柾陠栴}之后,面試官大喜:“這人很會呀?!?/span>
| 來源:智聯招聘(ID:zhaopin-com)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勞動派編輯發布,如有疑問請聯系后臺。